怀宁县博物馆
重要转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资讯 > 重要转载 >

纪念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作品专辑 || 此情绵绵无绝期——“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怀宁情缘”

来源:钱续坤  部门: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6-24 浏览次数:

 

 

    歌曲《十五的月亮》中有句歌词:“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同时也时刻挂念着邓稼先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与安徽怀宁结下了深情厚谊和不解之缘。

【关键词】 邓稼先许鹿希五横乡党史纵览

提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人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组织者。然而对于他的夫人许鹿希女士,知道的人却不是很多。她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的千金,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神经解剖学专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许鹿希女与邓稼先于1953年结为秦晋之好,婚后生有一,名为邓志典和邓志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日子里,她虽然从来没有踏上过安徽怀宁的一寸土地,但她一直魂牵梦绕着那一方人杰地灵的热土,尤其在邓稼先去世后,每一次邓稼先的家乡怀宁来客,她不仅热情款待,而且详细询问那里的发展和建设情况。同时,她还在多个场合由衷地袒露出自己的心声:“确实很想回邓稼先的故乡看一看,但是我又不敢……我怕看到稼先故乡的山山水水,又让我想起他……也许我是个脆弱的人,不够坚强……”然而在她的心中,早与怀宁结下了深情厚谊和不解之缘——
1999年5月,怀宁县拟在邓稼先的出生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砚山房”筹办邓稼先展览馆。为了征集资料,时任怀宁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郑生璧、副所长金晓春以及时任怀宁县五横乡(现为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党委书记的唐克志等一行几人,专程赴京拜望了许鹿希女士。
许鹿希女士的家位于北京市的九院宿舍。这是一座灰蒙蒙的貌不惊人的大院,但是生活在首都的人们都知道,这座普普通通的院落却有着神秘莫测的一面。因为九院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心脏”。曾担任九院院长的邓稼先与无数同志在这里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美国反华势力抛出污蔑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的“李文和案”后,驻华的西方各大媒体第一反应就是纷纷想办法打电话到九院探听中国有关方面的反应。
按照电话预约,郑生璧等人准时来到许鹿希女士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哟!真是简朴得不能再简朴,房子虽有三室一厅,但那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每个房间都特别狭小,客厅里只能容得下一张餐桌,没有地毯,没有吊顶壁饰;卧室里也没有什么高档的电器,更谈不上昂贵的家具了,摆放的只有一张硬板床,一张放有两部电话的桌子,仅此而已。见大家站在那儿不知所措的样子,许鹿希女士一边端出水果和饮料,一边热情地招呼落座:“请坐,请坐,你们是客人,是家乡来的人。”一席话,把大家心里说得暖融融的,先前的拘谨没有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向她汇报怀宁县的有关情况。
许鹿希女士特别关心1998年的那场洪灾中怀宁的受灾情况。她在大家的话语稍作停顿的片刻,关心地问:“去年,我从电视上看到长江发大水,水灾好严重,不知家乡受灾没有?”唐克志马上如实进行了汇报。她边听边详细询问:“房屋可有损失?庄稼淹得如何?”其殷殷之情,关切之心,像甘醇的蜜汁,似拂面的春风,令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直想掉眼泪。当唐克志把一本内装“铁砚山房”及邓稼先出生地五横乡自然与建设风貌的影集赠给她时,她紧紧地将其攥在手中,爱不释手,并连声说:“家乡我还没有去过,我要一张张好好地看,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当大家向许鹿希女士诚恳地提出邀请后,老人稍稍想了想,说:“我目前自己的工作丢不开,稼先还有许多事要我去做,身体又不宜远行,到时候再作决定吧。”
当郑生璧一行说明了此次赴京的主要意图之后,许鹿希女士不仅热情地提供实物,而且马上同各方面进行联系,为怀宁县筹办邓稼先展览馆征集大量难得的实物资料。
2000年11月,怀宁县委、县政府在北京召开新县城搬迁汇报会。会前大家一致商定,由怀宁籍新华社记者操风琴前往九院宿舍去接许鹿希女士。
虽然以前曾与许鹿希女士见过几次面,但到她家去,操风琴也是第一回。进了她家的门,操风琴和郑生璧等人的感受一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她在一篇文章写道:“时值寒冷的冬季,阳台也没有封,屋里依然是水泥地,整个家里没有任何装修,最‘豪华’的家具就是卧室里一对陈旧的单人布沙发,这个家真可以用‘简陋’一字来形容!”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操风琴在她家没有久坐,可许鹿希女士出门时,却拿了一只塑料袋和一把长柄雨伞,操风琴在身边看见了,还以为老人家犯了糊涂呢,就善意地在一旁提醒:“邓夫人,今儿天不会下雨……”没想到许鹿希女士一本正经地说:“我年岁大了,腿脚不好,每次出门拿着雨伞正好做拐杖。”操风琴在一旁听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根本就没有想到,70多岁的老人,竟然没有一根很多农村老太太都有的拐杖,没有一只哪怕是人造革的提包!
但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老人,走进几百人的大会场时,会场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祖国赤子邓稼先的深切缅怀,同时也表达了大家对许鹿希女士的深深敬意。许鹿希女士静静地端坐在主席台上,小心地从塑料袋里拿出自己亲手写的致怀宁人民的贺信,代表邓稼先深情地宣读。读着读着,她的喉咙不由得哽咽了,以至后来泣不成声:“如果稼先现在还活着……看到家乡一年一年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不知该会……”寂静!偌大的会场一片寂静!来宾们都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她那感人的话语,无不为许鹿希女士对亲人的情、对家乡的爱所深深打动。
许鹿希女士的发言完了,会场上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时任中共怀宁县委书记章福齐、怀宁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平热情地走上前去,紧握着老人的双手,向她表达深深的谢意,并衷心地祝愿她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许鹿希女士对这次怀宁县城的搬迁尤为关心,她在悉心聆听方方面面汇报的同时,不时向身边的人员打听有关情况:搬迁要花多少钱?这笔资金到底如何解决?搬迁之后,老县城石牌又该怎么办?甚至仔细地问到邓稼先的老家五横乡在新县城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县城搬迁后对五横的经济发展会不会更有利?当身边的人员详细地向她汇报后,老人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动情之处还不时地流露出舒心的微笑。
开完会,依然是操风琴护送许鹿希女士回家。在车上,操风琴出于心中的疑惑一直没有解开,便试探着向许鹿希女士询问她,为什么至今还住着这么一套简陋的房子?许鹿希女士直言快语,说邓稼先是1986年因核辐射过患癌症去世的,这么多年来,为了纪念他,家里一切摆设全按他生前的样子,“就好像他还活在我的身边”“那对布沙发,现在看起来是太过时了,可那时邓稼先每次从戈壁荒原上的核试验基地回京休假,最舒服的就是在家里这张沙发上躺一会儿。他们那时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多少年是连床都没有的!邓稼先曾经对我说过,沙漠里常常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大伙一边吐着满嘴的沙子,一边钻出帐篷一看,咦,外面的军车怎么面目全非了?原来,狂风夹带的砂石把军车绿色的漆皮全都打光了!”到这个时候,操风琴才真正地明白,那对布沙发上蕴藏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2002年1月18日,备受人们关注的怀宁县城终于顺利地从古镇石牌搬到了交通要道高河镇。许鹿希女士闻此信息,欣喜异常,当即打电话表示祝贺。言语之间透露出,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到怀宁那方热土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2001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15周年纪念日。应《党史纵览》编辑部约请,中共怀宁县委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维民与笔者一起,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之后,共同撰写《许身国威壮山河》的纪念文章。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第一稿直接寄给了许鹿希女士,希望她能在百忙之中进行审阅。
很快,许鹿希女士就给我们回话了。她说,她会尽快将稿子改好,并通过快件寄过来。然而,等我们拿到定稿之后,不由得惊呆了,稿子并不是我们寄出去的稿子,老人为了避免她改动的地方我们看不清,竟将长达4000余字的稿件重新打印一份。在随稿寄来的便笺中,她还强调指出,文章中加着重号的地方千万不可删除,其中有这么一段:其实对于中子弹的解释依照美国《防字学报》1997年9卷10期第20-21页上山凯文·基尔帕特里克撰写的一篇题目为《中子弹的作用》的科学论文(Jourmal of  Civil  Defense.1997.9-10,P20一21.Kevin Kilpatrick:<The Neutron Bomb>),可以得知:“中子弹是一种中子流大量增加的武器,高能中子流的穿透力非常之强,大于伽马射线,能穿透很厚的钢板,对人员造成伤亡……”这一段难懂的英文和一组枯燥的数字,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许鹿希女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怎么能够不使人深受感动呢?
在接触中,我们发现许鹿希女士虽然在物质上清贫淡泊,但她十分执著地维护着邓稼先的英名。邓稼先因受核辐射而患癌症去世之后,经常有记者到她的家中来采访,他们无不惊讶于这位“两弹元勋”家庭生活条件的简陋,遂要求许鹿希女士将邓稼先的生活照片提供给他们,他们负责把照片合成在豪华的居室中或者庭院里,从而佯称这就是邓稼先幸福的家庭。但许鹿希女士严辞拒绝了,她说:“他们怎么弄别人我不管,但我决不答应他们对稼先这样做!稼先生前从不追求物质享受、一生实事求是,如果我那样做,那是我对稼先的侮辱。”
邓稼先以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深厚的科学造诣光照史册,同样,许鹿希女士作为邓稼先的忠贞伴侣,作为神经解剖学的专家,作为全国人民的好女儿,她永远是怀宁人的骄傲,是安徽人的骄傲!

作者:钱续坤    歌曲《十五的月亮》中有句歌词:“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同时也时刻挂念着邓稼先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与安徽怀宁结下了深情厚谊和不解之缘。

【关键词】 邓稼先许鹿希五横乡党史纵览

提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人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组织者。然而对于他的夫人许鹿希女士,知道的人却不是很多。她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的千金,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神经解剖学专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许鹿希女与邓稼先于1953年结为秦晋之好,婚后生有一,名为邓志典和邓志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日子里,她虽然从来没有踏上过安徽怀宁的一寸土地,但她一直魂牵梦绕着那一方人杰地灵的热土,尤其在邓稼先去世后,每一次邓稼先的家乡怀宁来客,她不仅热情款待,而且详细询问那里的发展和建设情况。同时,她还在多个场合由衷地袒露出自己的心声:“确实很想回邓稼先的故乡看一看,但是我又不敢……我怕看到稼先故乡的山山水水,又让我想起他……也许我是个脆弱的人,不够坚强……”然而在她的心中,早与怀宁结下了深情厚谊和不解之缘——
1999年5月,怀宁县拟在邓稼先的出生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砚山房”筹办邓稼先展览馆。为了征集资料,时任怀宁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郑生璧、副所长金晓春以及时任怀宁县五横乡(现为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党委书记的唐克志等一行几人,专程赴京拜望了许鹿希女士。
许鹿希女士的家位于北京市的九院宿舍。这是一座灰蒙蒙的貌不惊人的大院,但是生活在首都的人们都知道,这座普普通通的院落却有着神秘莫测的一面。因为九院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心脏”。曾担任九院院长的邓稼先与无数同志在这里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美国反华势力抛出污蔑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的“李文和案”后,驻华的西方各大媒体第一反应就是纷纷想办法打电话到九院探听中国有关方面的反应。
按照电话预约,郑生璧等人准时来到许鹿希女士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哟!真是简朴得不能再简朴,房子虽有三室一厅,但那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每个房间都特别狭小,客厅里只能容得下一张餐桌,没有地毯,没有吊顶壁饰;卧室里也没有什么高档的电器,更谈不上昂贵的家具了,摆放的只有一张硬板床,一张放有两部电话的桌子,仅此而已。见大家站在那儿不知所措的样子,许鹿希女士一边端出水果和饮料,一边热情地招呼落座:“请坐,请坐,你们是客人,是家乡来的人。”一席话,把大家心里说得暖融融的,先前的拘谨没有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向她汇报怀宁县的有关情况。
许鹿希女士特别关心1998年的那场洪灾中怀宁的受灾情况。她在大家的话语稍作停顿的片刻,关心地问:“去年,我从电视上看到长江发大水,水灾好严重,不知家乡受灾没有?”唐克志马上如实进行了汇报。她边听边详细询问:“房屋可有损失?庄稼淹得如何?”其殷殷之情,关切之心,像甘醇的蜜汁,似拂面的春风,令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直想掉眼泪。当唐克志把一本内装“铁砚山房”及邓稼先出生地五横乡自然与建设风貌的影集赠给她时,她紧紧地将其攥在手中,爱不释手,并连声说:“家乡我还没有去过,我要一张张好好地看,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当大家向许鹿希女士诚恳地提出邀请后,老人稍稍想了想,说:“我目前自己的工作丢不开,稼先还有许多事要我去做,身体又不宜远行,到时候再作决定吧。”
当郑生璧一行说明了此次赴京的主要意图之后,许鹿希女士不仅热情地提供实物,而且马上同各方面进行联系,为怀宁县筹办邓稼先展览馆征集大量难得的实物资料。
2000年11月,怀宁县委、县政府在北京召开新县城搬迁汇报会。会前大家一致商定,由怀宁籍新华社记者操风琴前往九院宿舍去接许鹿希女士。
虽然以前曾与许鹿希女士见过几次面,但到她家去,操风琴也是第一回。进了她家的门,操风琴和郑生璧等人的感受一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她在一篇文章写道:“时值寒冷的冬季,阳台也没有封,屋里依然是水泥地,整个家里没有任何装修,最‘豪华’的家具就是卧室里一对陈旧的单人布沙发,这个家真可以用‘简陋’一字来形容!”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操风琴在她家没有久坐,可许鹿希女士出门时,却拿了一只塑料袋和一把长柄雨伞,操风琴在身边看见了,还以为老人家犯了糊涂呢,就善意地在一旁提醒:“邓夫人,今儿天不会下雨……”没想到许鹿希女士一本正经地说:“我年岁大了,腿脚不好,每次出门拿着雨伞正好做拐杖。”操风琴在一旁听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根本就没有想到,70多岁的老人,竟然没有一根很多农村老太太都有的拐杖,没有一只哪怕是人造革的提包!
但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老人,走进几百人的大会场时,会场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祖国赤子邓稼先的深切缅怀,同时也表达了大家对许鹿希女士的深深敬意。许鹿希女士静静地端坐在主席台上,小心地从塑料袋里拿出自己亲手写的致怀宁人民的贺信,代表邓稼先深情地宣读。读着读着,她的喉咙不由得哽咽了,以至后来泣不成声:“如果稼先现在还活着……看到家乡一年一年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不知该会……”寂静!偌大的会场一片寂静!来宾们都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她那感人的话语,无不为许鹿希女士对亲人的情、对家乡的爱所深深打动。
许鹿希女士的发言完了,会场上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时任中共怀宁县委书记章福齐、怀宁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平热情地走上前去,紧握着老人的双手,向她表达深深的谢意,并衷心地祝愿她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许鹿希女士对这次怀宁县城的搬迁尤为关心,她在悉心聆听方方面面汇报的同时,不时向身边的人员打听有关情况:搬迁要花多少钱?这笔资金到底如何解决?搬迁之后,老县城石牌又该怎么办?甚至仔细地问到邓稼先的老家五横乡在新县城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县城搬迁后对五横的经济发展会不会更有利?当身边的人员详细地向她汇报后,老人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动情之处还不时地流露出舒心的微笑。
开完会,依然是操风琴护送许鹿希女士回家。在车上,操风琴出于心中的疑惑一直没有解开,便试探着向许鹿希女士询问她,为什么至今还住着这么一套简陋的房子?许鹿希女士直言快语,说邓稼先是1986年因核辐射过患癌症去世的,这么多年来,为了纪念他,家里一切摆设全按他生前的样子,“就好像他还活在我的身边”“那对布沙发,现在看起来是太过时了,可那时邓稼先每次从戈壁荒原上的核试验基地回京休假,最舒服的就是在家里这张沙发上躺一会儿。他们那时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多少年是连床都没有的!邓稼先曾经对我说过,沙漠里常常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大伙一边吐着满嘴的沙子,一边钻出帐篷一看,咦,外面的军车怎么面目全非了?原来,狂风夹带的砂石把军车绿色的漆皮全都打光了!”到这个时候,操风琴才真正地明白,那对布沙发上蕴藏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2002年1月18日,备受人们关注的怀宁县城终于顺利地从古镇石牌搬到了交通要道高河镇。许鹿希女士闻此信息,欣喜异常,当即打电话表示祝贺。言语之间透露出,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到怀宁那方热土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2001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15周年纪念日。应《党史纵览》编辑部约请,中共怀宁县委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维民与笔者一起,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之后,共同撰写《许身国威壮山河》的纪念文章。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第一稿直接寄给了许鹿希女士,希望她能在百忙之中进行审阅。
很快,许鹿希女士就给我们回话了。她说,她会尽快将稿子改好,并通过快件寄过来。然而,等我们拿到定稿之后,不由得惊呆了,稿子并不是我们寄出去的稿子,老人为了避免她改动的地方我们看不清,竟将长达4000余字的稿件重新打印一份。在随稿寄来的便笺中,她还强调指出,文章中加着重号的地方千万不可删除,其中有这么一段:其实对于中子弹的解释依照美国《防字学报》1997年9卷10期第20-21页上山凯文·基尔帕特里克撰写的一篇题目为《中子弹的作用》的科学论文(Jourmal of  Civil  Defense.1997.9-10,P20一21.Kevin Kilpatrick:<The Neutron Bomb>),可以得知:“中子弹是一种中子流大量增加的武器,高能中子流的穿透力非常之强,大于伽马射线,能穿透很厚的钢板,对人员造成伤亡……”这一段难懂的英文和一组枯燥的数字,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许鹿希女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怎么能够不使人深受感动呢?
在接触中,我们发现许鹿希女士虽然在物质上清贫淡泊,但她十分执著地维护着邓稼先的英名。邓稼先因受核辐射而患癌症去世之后,经常有记者到她的家中来采访,他们无不惊讶于这位“两弹元勋”家庭生活条件的简陋,遂要求许鹿希女士将邓稼先的生活照片提供给他们,他们负责把照片合成在豪华的居室中或者庭院里,从而佯称这就是邓稼先幸福的家庭。但许鹿希女士严辞拒绝了,她说:“他们怎么弄别人我不管,但我决不答应他们对稼先这样做!稼先生前从不追求物质享受、一生实事求是,如果我那样做,那是我对稼先的侮辱。”
邓稼先以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深厚的科学造诣光照史册,同样,许鹿希女士作为邓稼先的忠贞伴侣,作为神经解剖学的专家,作为全国人民的好女儿,她永远是怀宁人的骄傲,是安徽人的骄傲!

作者:钱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