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圾冰纹裂・色佳独秀瓷――怀宁县博物馆藏陶瓷展
来源: 部门: 发布日期:2016-08-11 浏览次数:
百圾冰纹裂・色佳独秀瓷――怀宁县博物馆藏陶瓷展
二、 前 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由怀宁县文广新局、怀宁县文物管理所共同策划和精心布置的“百圾冰纹裂・色佳独秀瓷”怀宁县博物馆馆藏陶瓷展,在这春风抚面季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瓷器,一个美丽的名字,古老而又迷人,仿佛古画走出的侍女一般,温婉贤淑而又不失庄重。她静静的伫立在那里散发着温润的光芒,淡淡的却叫人移不开眼。尽管她们娇美的容颜难以生动地再现,但是良久凝视,您也许会从中洞察厚重历史的沧桑变迁,尽管她们缄默无语,但是无声中又透露似曾相识的文化意韵。其中馆藏的宋青白釉人形瓷壶1990年参加亚运会《中国文物精品展》,并制作在国家赠送外宾纪念卡的封面上,1990年文物出版社收录《中国文物精粹》,目前全国仅见两件。宋吉州窑白釉褐彩鹿纹钵,表现出吉州名窑的独特魅力,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极负盛誉的综合性窑场,也是全国古代黑袖瓷生产中心之一。其他的诸如瓶、罐、壶、碗更是数不胜数,长颈瓶、观音瓶,娉婷的立在那里优雅可人。庄重如兽耳瓶、筒式瓶、六方瓶、造型古朴大气。瓶身线条流畅,入眼皆是美的享受,其中不乏级别高、珍贵的瓷器。
步入展厅,随着您情怀的蓄发。通过她们可以看到曾经的辉煌。青花的神秘湛蓝,白釉的温和光洁,豆青的清澈鲜艳。冰裂纹的破坏美感无一不令我着迷,一种种釉色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瓷器技艺的高超更多的是岁月赋予其难以言说的淡然与无争。看到一个个瓶或罐静静的立在那里。一瞬间仿佛有她们一直在等待我的感觉。凑近欣赏连呼吸都不敢用力仿佛会惊扰到她们一样,欣赏这些经历百年风霜依旧美丽如往昔的精灵们。时间的鸿沟不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我们可以感受的到她们的美丽迷人,明白她们身上蕴含的庄重大气的来源。那是来自千年文化积淀的古朴,拥有的是大智若愚的境界。最后沉淀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样式,岁月的积淀和时间的打磨赋予瓷器独一无二的魅力,瓷器是应该被欣赏的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练。 参加此次展览的文物皆是前期所发现的精品和珍品,每一件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每一件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仔细地欣赏,就是对她辉煌过去的认知;悉心地解读,就是对她感人事迹的认同。
眼前每一处都闪烁着夺目之光却又是那么温润内敛,她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人性美。请您放慢脚步,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这静谧的世界。
三、 怀宁历史沿革
朝 代 |
公 元 起 讫 |
沿 革 |
夏商 |
前2100―1028年 |
扬 州 |
西周 |
前1027―770年 |
扬 州 |
春秋 |
前770―475年 |
桐国,皖国,东北占桐者十六,西占皖者十四 |
战国 |
前475―221年 |
吴、楚。桐皖灭于楚以前属吴三十年 |
秦 |
前210―207年 |
九 江 郡 |
东汉 |
前206年―公元8年 |
衡 山 王 国 |
西汉 |
前206年―公元8年 |
高祖五年属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属衡山国,武帝元狩元年属庐江郡 |
三国 |
公元220――265年 |
庐江郡,吴魏兵争,先属魏,后属吴 |
西晋 |
公元265――317年 |
庐江郡舒县,皖县,永嘉乱后皖县废 |
东晋 |
公元317――420年 |
义熙年间,晋安帝分庐江郡置晋熙郡,以故皖县地立怀宁县,取意乱后回归“怀宁兹 土” |
南北朝 |
公元479――589年 |
宋为晋州,齐为豫州晋熙郡,北齐属江州,梁属豫州庐江郡,陈为江州晋熙郡,晋州晋熙郡 |
隋 |
公元581――618年 |
熙州,大业三年为同安郡 |
唐 |
公元 618―907年 |
舒州,武德五年为皖阳县,七年为怀宁县,自武德九年先后属安乐州,舒州,同安郡, 盛唐郡 |
五代 |
公元907―960年 |
舒州怀宁县,桐城县,先属吴,后属南唐,后周 |
北宋 |
公元960―1227年 |
淮南路舒州,淮南西路舒州,德庆军 |
南宋 |
公元1217―1279年 |
安庆军,安庆府怀宁县,县治由潜山移至皖口,宜城 |
元 |
公元1271―1368年 |
属安庆总管府 |
明 |
公元1368―1644年 |
安庆府怀宁县 |
清 |
公元1644―1911年 |
江南省安庆府怀宁县,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 |
民国 |
公元1911―1949年 |
安徽省安庆道怀宁县,安徽省怀宁县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公元1949年― |
皖北行署怀宁县,安徽安庆地区怀宁县 |
四、 历代瓷器(简介和文物部分)
各时期陶瓷发展简介
1、 新石器时代
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怀宁县薛家岗三期文化类型,以黄龙遗址代表,器形有陶纺轮、陶鼎等。
商周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灰陶为主。商代出现了动物型器灰陶,以小市镇毛安村银墩遗址鸟形器代表。
2、汉代
两汉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东汉(公元25――公元220),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对加工技巧的掌握,随之出现了图案及造型生动活泼的陶器装饰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可以看出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3、 两晋南北朝(南朝、六朝)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窑场有了成倍增加。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制。东晋(公元317――公元418)走向低落。
到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9,由于国家分裂的政治形势,陶瓷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下降趋势都非常明显 。
4、 隋、唐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
隋代(公元581――公元618)政权统一,使陶瓷业游乐较大发展,最重要的是出现了白瓷。隋代烧制白釉瓷器技术的提高,也为“南青北白”制瓷格局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除了瓶、壶、碗、碟等日常使用的器皿,白瓷广泛使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唐代个制陶中心地区,经长期发展,形成明显的地区特征和固定的窑名。彩瓷是唐代出现的新品种,它为后来的彩釉和彩绘开辟了新天地。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5、 五代、宋、
五代(公元907――公元960),以青瓷为主,极尽装饰之能事,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瓷器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6、元
元代(公元1206――公元1368)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
7、 明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以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这时全国制瓷业一景德镇为中心。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前期敦厚凝重,中期轻巧俊秀,以碗、罐为主。明代后期,香炉大量生产,满足了人们在文化生活、宗教习俗活动的需要。
8、 清
清代(公元1616――公元1911)。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清代彩瓷在明代基础上也有很大发展,工艺有创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蓝彩及金彩也出现在五彩瓷器画面上,并创造了紫砂、五彩等一些新的装饰品种,色彩淡雅是它的特点,从而丰富了清代的瓷器装饰,使中国陶瓷走向了辉煌。后期的瓷器烧造,主要是同治,光绪和宣统窑。比起前中期,所烧作品都缺乏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的。仅仅能维持低档商品瓷的烧造质量
9、 民国
民国瓷器是指1911年―1949年之间烧造的瓷器。瓷器提倡使用机械生产,弥补手工业生产的不足,降低生产成本。
民国时期仿古瓷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尤以仿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最为盛行,而且大部分模仿三朝的瓷器不是出于造假目的,仅仅是对其风格的继承,在造型,胎釉,彩料,纹饰等方面都完整的保留了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总体来看,这些器物一般或颈细肩圆,或颈细腹圆,或口细肩圆,或口细腹圆,或折肩直腹,具有造型纤巧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雕艺术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着名的瓷雕艺人。民国时期景德镇开始使用锥拱,玲珑,镂雕等方法,开光人物处理上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作风,使纹饰更加生动逼真。
结 语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次展览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旨在普及瓷器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的变化发展历程的了解,其中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段,但总体来说是进步远远大过退步,陶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的发展壮大,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觉到陶瓷史的博大精深,也领略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看到有关陶瓷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还能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古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