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三桥团山清代墓葬发掘简报
来源: 部门: 发布日期:2016-08-11 浏览次数:
2007年8月13号,安徽省怀宁县文物管理所接该县三桥镇政府报告,在该镇南方村团山组发生炸古墓事件,县文管所立即派人前往进行勘察。经过勘察发现,这是一个同穴合葬墓。已多次被炸,这次尤其严重,使墓葬南边糯米浆层炸塌以及封口石炸碎。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在省考古所专家的指导下,历时十五天,对此同穴合葬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编号分别为2007HNTSM1,2007HNTSM2。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墓葬位于怀宁县三桥镇南方村团山组的一屋场上,东边紧临陈
氏祖坟,南,西10米为田地,南,西300米为至石牌的212省道(图一)。
墓葬东北――西南向,为同穴合葬墓,墓葬封层为半园形弧顶,
第一层为封土层,厚约25厘米~60厘米,上面有杂草,小树;第二层为糯米浆夹层,厚约5厘米;深黄色,夹有糯米浆,黄土,石子,石灰;第三层也是糯米浆层,厚约160厘米,淡黄色,夹有糯米浆,黄土,石子,石灰,一直到石椁顶(图二)。墓葬外径东西长800厘米,南北长670厘米。
墓葬由两石椁组成,两石椁呈半园弧形,错位,中间共用一石墙。M1位于西边,长230厘米,高120厘米,上为三块扇形长青石
条,组合成半园形,每块长青石条中间用黄泥粘合,宽约3厘米;中间长青石条上刻有一长方形框,内用行书阳刻有“附潘考坟”四个字。M1左墙由四块长方形青石错缝组成,高28厘米,东边与M2西边共用一墙,也由四块长方形青石组成,前后有榫头,榫眼,起到固定石椁的作用。M1前后各有两块封口石以及底座组成,四块封口石上从左至右行书阳刻 “潘坟”二字。前后上面两块封口石呈半园形,长92厘米,最高40厘米,下面两块封口石为长方形,长100厘米,宽50厘米;底座为长方形,长100厘米,宽14厘米。石椁外南有一排铺地砖向南延伸至弧形糯米浆层下,砖下为一排水道,外铺地砖三纵两横一纵,呈7字形。石椁内全部用糯米浆把木棺密封,糯米浆由黄土、细沙、石灰、糯米搅拌而成。糯米浆下为一长方形木棺,保存完好。糯米浆层距木棺18厘米,木棺长215厘米,宽51厘米,厚10厘米。木棺底外用糯米浆铺底,厚12厘米。底部东边以及北边有一排纵铺地青砖,成7字形,与石椁外青砖相连,同为一排水道。青砖长25厘米,宽12.5厘米,厚6厘米。长方形木棺内有一骨架,已腐烂,东北―西南向,北偏东40度,仰身直肢,双手交叉放于胯部,骨架长170厘米,全身用石灰包固定,棺内用石灰铺底,骨架下垫一白布,上身穿对襟棉袄,下身穿棉裤,脚穿布鞋,在腰部发现木制带钩一件。
M2位于墓穴内东边,长230厘米,高120厘米。西边与M1共用一石墙,M2向北错缝17.5厘米。石椁结构同M1一样,上为三块扇形长石条,组合成半园形,每块长石条中间用黄泥粘合,厚3厘米,中间扇形长石条上刻有一长方形框,内用行书阳刻“潘祖妣坟”四字。M2东墙也由四块长方形青石错缝组成,高28厘米。南、北各有两块封口石以及底座组成,四块封口石呈半园形,长92厘米,最高50厘米;下面两块封口石为长方形,长100厘米,宽58厘米;底座为长方形,长100厘米,宽14厘米。由于盗墓贼炸墓,使M2南边上下封口石以及底座全部破碎。
石椁内全部用石灰把木棺密封,石灰内夹有大量木炭,棺上层石灰距离木棺20厘米,木棺下也为石灰层,石灰层下用糯米浆铺底,厚越12厘米。M2内木棺长200厘米,棺厚9厘米,棺北头宽50厘米,南头宽39厘米,木棺用榫头、榫眼固定,密封性相当好。 M2东北――西南向,北偏东40度,仰身直肢,头戴包巾,全身用布包裹,身下前后,左右用石灰包固定,双手放于胯部,三寸金莲,身上放有秤、扇子、梳子;两腿中间有一排纸制饰品。
二、牌 位 碑
在M1北部石椁内紧贴封口石发现牌位碑一块:长方形,碑身与底座平行相连,碑身长36厘米,宽27.1厘米,厚5.5厘米,内刻长方形描红凹槽,正中刻凹“山”字形纹饰,描红。底座长方形,长27.1厘米,宽9厘米,厚7厘米。碑身内用竖式楷书描红阴刻:
祖
考
潘
公
老
□
翁
男 承 老
太 重 大
学 孙 人
生 文 神
金 座 主
孙 生
玉 纶
瑾 ? ? 瑜
曾
孙
政
宜 宣
祀
在M2南部石椁外发现牌位碑一块,碑身与底座相连,碑身长29厘米,宽17.2厘米,厚9厘米;长方形底座,长28厘米,宽10厘米,厚9厘米。竖式楷书阴刻:
清
上
寿
恩
深
显
祖
男 媲
如 承 潘
寅 江 重 母
孙 孙 许
政 政 老
令 举 夫
曾 太
孙 神
贤 立
三、结 语
该墓的形制为同穴合葬石椁墓,潘姓家谱记载:可琦,行一,字荐生,号石溪,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二月十七寅时,继配陈氏,陈子仪女,生于康熙四十二年癸末十一月初一辰时;子三,从金,喜殇。女一适潜邑汪纯粹,俱继配出,继媲故于乾隆三十四年已丑五月十八,寿六十七,葬受泉乡清河保团山坡(今三桥镇南方村团山组)艮山坤向,立碑有墓志。金,行二,原讳从金,字宪章,号沙、诸、监生,?赠奉政大夫,道观三年,邑大饥,次子如江为石镇劝赈首董,以公遗积助赈,蒙邑侯朱素临增公“惠及桑梓”匾额,阖族顾于祠,公卒于道光元年辛巳二月十四巳时,享寿七十月九,附葬受泉乡清河保团山坡(今三桥镇南方村团山组),母棺右,向同,有墓志,遗命不必另竖碑,碉用石志。
从潘姓家谱记载以及出土的牌位碑来看,此同穴合葬墓应为石溪公继配夫人陈氏与其次子从金。M1为石溪公继配陈氏,M2为其次子从金。墓葬年代应为乾隆三十四年至道光元年。
此同穴合葬墓石椁墓的结构在安徽西南部比较少见,石刻雕刻精美,这对研究本地区人文、地理、民俗、建筑有很大的意义。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雨水较多,女尸能保存这样完好比较罕见。为什么能保存这么好?在当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来保存?这都需要专家来研究。